金融格桑花:点亮边境地区发展之路-新华网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4 01/26 17:58:59

金融格桑花:点亮边境地区发展之路

字体:

  厚植乡村沃土

  暮春时节,绿意盎然。走进日喀则市亚东县如丙岗村,一排排整洁美丽的农舍,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乡间小道,一张张灿烂明亮的笑脸,描绘着一幅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助力。3年前,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边境村庄,与远在4000公里外的中国农业银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结对帮扶单位,开启了农总行、西藏分行联合打造如丙岗村“中国农业银行边境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第一步。

  推动乡村文明,增强村民幸福指数

  农行西藏分行积极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完善如丙岗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文化阵地,提高村民文化生活质量,激发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捐赠建设村史馆。依托抗击英军、东嘎会晤等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印记,投资建设的村史馆项目于2023年4月正式建成开馆。如今,村史馆已成为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红色课堂,在“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地方党员干部和村民广泛开展参观村史馆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固边守边兴边的意识。

  ——捐赠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聚焦村里“一老一小”的急难愁盼问题,援建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后将作为村集体活动和村民文娱活动场所,成为“邻里驿站”和“邻里会客厅”。同时,还兼具金融综合服务站功能,布放ATM一体机等自助设备,打造村民“家门口的银行”。

  ——完善村办公阵地建设。添置更新村党员活动室、群众会议室办公设备、取暖设备等,提升基层党组织形象,营造村委会良好的办公办事环境。设置多个宣传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金融优惠政策、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等,引导广大村民践行优良家风家教。

  促进产业兴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需要做足“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如果说,乡村文明、乡风相貌改善是村的“面子”,那么产业兴旺、群众致富就是村的“里子”。

  亚东县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形成了一批优质农特产品品牌。农行西藏分行选派1名党员干部挂职日喀则市上亚东乡金融副乡长,协助地方做好金融政策宣传、特色产业指导和融资需求对接等工作,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农行西藏分行区县乡三级机构联动,多方拓宽村里木耳、鲑鱼、土鸡蛋等销售渠道,在全行开展“消费帮扶”爱心活动。推荐该村“亚东木耳”产品入驻农行掌银“兴农商城”,借助“珠峰故里·吉祥喜孜”等活动,让昔日的“土特产”变成致富的“金果果”。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提高“乡村振兴·固边贷”产品额度,鼓励乡亲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奔向美好富足的生活。消费帮扶16.8万元,带动消费额达54万元。

  推动养殖规模化经营,相关服务配套支持是保障。罗丹土鸡养殖合作社是该村2012年设立的集体企业,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和土鸡蛋生产。长期以来,受限于设备技术等原因,合作社产量和生产效益没能形成规模化。通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农行西藏西藏分行为合作社捐赠了一台价值7万多元的孵化机,同时为合作社定制上线全区农行首个“智慧合作社”管理平台,大幅提高了孵化率和鸡苗合格率,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农行为我们提供的孵化设备,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合作社的养殖技术也更加成熟,鸡苗产量较以前有很大的增加,我们将充分用好这台设备,通过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罗丹土鸡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说。

  提升“便民”温度,做实普惠金融服务

  农行西藏分行聚焦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改善,全力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知识宣教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村民们“足不出村”享受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梦想照进了现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数字乡村、智慧生活带领的幸福感。

  ——拓宽便民生活场景。主动参与“政务+”场景,在如丙岗村搭建县乡村全覆盖的“智慧党费”场景,先行先试“智慧场景——党建信用平台”,推荐入驻农银惠农云平台。积极扶持残疾人搞好生产生活,依托“e推客”绿色通道为残疾人家庭上门办贷。为更好地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构建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在如丙岗村挂牌“智慧乡村示范点”和“党建+信用村”。

  ——持续推进“服务升温”。农行亚东县支行联动上亚东营业所,组建“格桑花”金融服务队,经常性到如丙村开展流动金融服务,为村民们办理农户贷款、社保卡等业务,手把手教会村民使用“掌上银行”,开展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家有金融难题,请找格桑花”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共识,“格桑花”金融服务队成立以来,累计提供上门服务60余次,在村民们与农行之间架起了互帮互助的连心桥。

  农行日喀则分行行长罗布松拉说:“‘格桑花’金融服务队成立以来,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当好老百姓的金融服务专员,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乡村沃野。”

【纠错】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