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各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红”领航“生态绿”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大道。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县城全景图(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聚焦村居文明建设 积极探索积分治理新模式
曾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及全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的卓德村位于措美县西北部。近年来,卓德村经历了从“满眼脏”到“一眼净”,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到环境整洁、屋舍俨然的巨变,党支部探索的“村支部+党员群众+积分管理”群众自治新模式功不可没。在新模式的带动下,农牧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把基层治理当成了“自家事”。
西藏措美县卓德村。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村党支部面向村民发放参治积分卡,与村内个体户商议后设立了参治商店、茶馆消费点,村民可凭所获积分到店内消费。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村民们自发整治村居环境,此前随手可见的塑料瓶、烟头等都成了村民换取积分的“筹码”,村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如今的卓德村人居环境崭新颜、换新貌,讲文明、爱生活正在成为卓德人的新“标签” 。
西藏措美县卓德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课间玩耍。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卓德村人居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也增强了。“我们村村民关系特别融洽,不管谁家有事,大家都去帮忙。”卓德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彦基说,“村民有一个反馈群,只要遇到问题、困难,就在群里求助。”10月12日,村民达瓦央宗家里要修建阳光房,人手不足的他们在反馈群发布了求助信息,当天就有村里的党员、村民共计40余人前来帮忙。
西藏措美县卓德村村民在家看电视。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卓德村还开启了“码上行动”,先后打造90余个二维码,全村75户实现“一户一码”。党支部将卓德村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驻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情况与“工作码”相链接,力争各项事务公开透明。此外,“反馈码”成为村民网上反映诉求的通道,即时扫码反映问题、建言献策,打造出“群众派单、支部接单、干部送单”新途径。“在‘一户一档’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为75户建立了群众‘家庭码’,把村民的房屋、户口、草场等基本情况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平措朗珍说。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牦牛(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大力发展牧业改革 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措美县东南部的扎西松多村是典型的以牧业为主的农牧结合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通过大力实施牧业改革,顺利脱贫,全村村民走上了乡村产业振兴的“致富路”。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牦牛。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扎西松多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依托草场资源和养殖技术优势,走出了“党建+产业振兴”的路子,进行牧业改革,先后建成“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等村集体支柱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扎西松多村集体养殖的千只绵羊(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2018年刚建成‘千只绵羊繁殖基地’时,我们只有307只羊,现在我们有4256只羊,真正做到了‘千只’。”扎西松多村党支部副书记巴桑达娃说。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村两委还探索出“利益联结”机制,以年底分红激励村民入股,每入股3只母羊每年便固定返还一只羊羔,目前入股绵羊近1080只。
扎西松多村集体养殖的牦牛。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为带动就业,我们给村里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了8个固定就业岗位,负责放羊。另外,每年剪羊毛、驱虫等工作也尽量安排他们。”巴桑达娃说。
经过不断摸索和发展,以扎西松多村为代表的“古堆绵羊”渐渐有了名气。同时,“百头牦牛繁育基地 ”牦牛存栏数从2020年的70余头发展到目前的305头,村级集体经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不断壮大。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120万元。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羊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措美县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柑丹鸯琦 实习生司秦菱)
西藏措美县卓德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羊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羊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羊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西藏措美县卓德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课间玩耍。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扎西松多村党支部工作人员与商户交易。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商户在挑选绵羊。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
在西藏措美县境内拍摄的牦牛。新华网 旦增努布 摄